欢迎来标记这本书的营养
《房子》是我社品牌系列“世界插画大师英诺森提作品系列”中的1本。罗伯特?英诺森提是意大利著名的插画家之一,曾获得布拉迪斯拉法金苹果奖,2003年国际安徒生奖提名,2008年国际安徒生奖插图画家奖。他之所以能成为当代插画家的典范,不仅在于他卓越的绘画技巧及对故事的掌握度和诠释力,更在于那一份对平民大众的细致关怀、那一份历史责任感和一份对生命的尊重。《房子》是其近年来又一不可多得的佳作。英诺森提以其沉稳、细腻、庄重的画风配合J.帕特里克精致、严谨、深厚的四行诗歌,以一座老房子讲述百年历史,角度独特,内蕴深厚。为了尊重原书的风格,我们约请到人生履历、文学修养以及翻译才华与此书有着相同的气质的翻译家屠岸先生和其爱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章燕翻译。他们的译文忠实、严谨、地道,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百年的历史,而是百年之外更加深远、阔大的思考空间。
罗伯特·英诺森提,1940年2月16日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由于战后的经济危机,他13岁的时候就开始在一家钢铁铸造厂做工。他从未进入艺术学校学习,但天赋的艺术细胞仍促使他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18岁时,英诺森提来到罗马的一家动画片工作室工作,开始从事插图绘画艺术,并为电影院和剧院绘制招贴画,逐渐成为世界知名的儿童读物插图画家。
英诺森提的代表作品有《铁丝网上的小花》、《木偶奇遇记》、《圣诞颂歌》、《最后的胜地》、《胡桃夹子》和《大卫之星》等。他因此而获得布拉迪斯拉发金苹果奖、2004年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等多项国际大奖,2008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插图画家奖。
英诺森提现在和妻子以及女儿居住在佛罗伦萨。
J.帕特里克·路易斯,美国著名诗人、小说家及儿童文学作家,著有《诙谐童谣》和《挂着鞋子的树》。他的作品语言优美,富有生命力,曾获得《号角》杂志、《出版人周刊》和《书单》杂志等书评专栏的极高评价。目前他和妻子及三个继子住在美国俄亥俄州。
图画书的繁荣和不同类别
——读《房子》
近年来,随着家长以及幼儿园和学校对儿童主要是婴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小读者阅读需求的不断提高,致力于这一领域的出版业界,也加大出版力度,组织编写或者引进翻译了不少图画书。它们的突出特点是以读图为主,以识字为副,童趣昂然、线条夸张得有点幼稚的插图,图中那些可爱的或者动物或者人物造型,都在给小读者带来欢笑的同时,熏陶了他们的性情,提升了他们分辨真善美的能力。可以说是寓教于乐。
就我见到的这类图书,大体可以氛围三类,一类是配以散文文字,一类是配以儿歌童谣,还有一类是配以格律诗。这里指的是翻译过来的图画书中外国语比如英语的格律诗。明天出版社即将推出的《房子》,就属于第三类。它是由意大利罗伯特?英诺森提绘画,美国J.帕特里克?路易斯配诗,于2009年出版的。除了开头“房子自述”外,通篇都是英语五音步抑扬格四行体诗。即每一诗节四行,每行十个音节,分成五个音步(foot),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音步,每一音步第一音节轻读,第二音节重读。揣度原文书所以运用格律诗,其立意不外是让英语小读者尽早熟悉、习惯他们母语格律诗的韵律和章法。但这却给中文译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和额外负担,虽然也的确可以让中国小读者透过译文领略英文诗歌的不同形式和韵脚等外国诗歌格律。
《房子》由老翻译家屠岸先生和他的女公子章燕女士捉笔,理解准确,译文忠实、严谨、地道,大可放心。在移植原始韵脚方面,也大多还原了原诗的“aabb”和“abba”韵脚。至于如何移植五音步抑扬格,国内历来存有争论。经常采用的译法是用汉语的一个“顿”来移植英文的一个“音步”。汉译文基本上用每行四顿,来表现英语的每行五个音步。这也是老一代翻译家翻译英文格律诗所常用的办法。特别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记忆中所读过的译本,均采用“顿”来移植“音步”。如果吹毛求疵,那就是个别韵脚没有移植过来。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因为无论谁也确实无法时时处处、百分之百地移植过来的。反之,我们的文化瑰宝唐诗宋词元曲如果译为英文,也是如此的。甚至还不如英文诗译成汉语来的好。曾经读过一些英译的汉语格律诗,觉得味同嚼蜡。另外,“1944年”一节“born
of
fatigue”一语,似乎忽略掉了。不过也可以解释:之所以“换岗”是因为“疲惫”(fatigue)。也就是说,fatigue的意思已经隐含其中了。所以,我倒认为这是有意识的“忽略”,而非漏译。至于一语双关的“relief”(一则既指“换岗[接替]人[relief],一则又指由于“疲惫”而换岗,以及随着换岗人的换岗而带来的、与疲惫(fatigue)相比之下的“宽慰,
轻松, 解脱”[relief]),则是翻译中最最难以处理的,甚至是不可译的。
最后,关于适合不适合于婴幼儿等小读者,那就取决于对于儿童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评价了。实际上,儿童的理解能力往往超乎成人的想象和预期。一个五六岁的儿童,到了英语国家,前三个月,一言不发,只是跟在外国孩子屁股后面傻跑,这是所谓沉默期(silence
period);三个月后,开始哇哩哇啦说英文;半年或者一年后他的英文超过了爸爸妈妈,甚至连边边角角、旮旮旯旯的英文如俗语粗话脏话都掌握了。而一旦回到家里,又会跟爸爸妈妈说起汉语来。真正成了一个双语儿(bilingual
kid)。人们很难想象在他们小小的脑袋瓜里是怎么样转换不同语言的。
由此看来,上述担心就不无多余之嫌了。
二○一二年十月三日
The House
房子
我的门楣上写着1656年的字样,这一年发生了大鼠疫,我就在这时被造出来。我是用石头和木头盖起来的,不过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我的窗子慢慢地能看见东西了,我的屋檐也能听见声音了。我看见一个个家庭兴旺发达,看见树木一株株倒下。我听见欢声笑语,也听见炮声隆隆。我渐渐地知道了风暴,铁锤和锯子,最后,我明白了什么是遗弃。后来,有一天,孩子们冒险来到我的房檐下采蘑菇,拾栗子,在一个现代日子的清晨,我又被赋予了一种新的生命。这就是我的故事,来自我那古老的小山坡,来自二十世纪。
——房子自述,2009
房子
罗伯特?英诺赛蒂(Robert Innocenti,意大利)绘画
J.帕特里克?路易斯(J. Patrick Lewis,美国)配诗
1900年
I listen as the gossip-wind exhales,
Behold!The House of twenty thousand tales.
No longer shut away, a doomed outcast;
The children have discovered me at last.
大风呼呼刮,我听见有人喊,“看哪! 注:“有人喊”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
有个会讲故事的老房子顶呱呱。”
[同意。]
我不再孤单无助,没人搭理,
孩子们最终发现我,解开我的谜。
1901年
Each season watched my wilderness abide
The plague-and-ash-heap history of the hill,
Let time and toil temper me until
I feel my ancient stones refortified.
每个季节都是这荒野的见证,
走过了鼠疫和灰烬漫山的历史,
让时间和劳作练就我的身体
直到古老的石头屋被加固翻新。
1905年
The century but five years young takes root
In every infant grapevine and new shoot.
The founders of this little dynasty
Tend endlessly the hardy family tree.
这个世纪刚五岁,是个小毛头,
在葡萄藤中长大,让新芽冒尖。
这小小王朝的建造者们全都
把家中壮实的树木精心地照看。
1915年
Midsummer's dress is maid-of-honor green.
The hill girl takes her future by the hand-
A mason-soldier from the bottomland.
Life holds its breath when weddings intervene.
夏日的衣裳翠绿鲜亮像伴娘。
山野的姑娘把自己的未来握紧——
他来自低洼地,做过石匠,是个兵。
婚礼举行了,生活充满了希望。
1916年
By spring's pastoral play,the hill,beguiled,
Returns a natural likeness:mother and child
Accepting Easter blessings.Here,be peace.
(May
altar boys be spared two angry geese!)
伴着春天的田园,山坡乐陶陶,
恢复了自然的模样:妈妈和宝宝
接受了复活节的祝福。平安快乐!
(愿俩生气的大鹅把祭坛侍童放过!)
1918年
From
wife to window------and the depths of grief.
My
furnace burns as children leave for school,
Bundled in virtue,books ,and classroom fuel.
How
beautiful their innocence,how brief.
从妻子到寡妇------陷入悲哀的深谷。
我的炉子烧红了,孩子们上学去,
立美德、学知识,围着教室的火炉。
他们天真无邪,多美好,多纯朴。
1929年
Empurpled is
my speck of empire now;
The gift of
grapes has won the cat's meow.
Cloud
bottoms and the figure eights of files;
What do such things
foretell as west winds rise?
果园帝国中的小圆点变成了紫色:
葡萄的礼物赢得小猫咪的叫声。
云彩落了地,飞虫绕成8字形:
西风刮起来,这些预示了什么?
1936年
Today
begins a seasonal event:
We
wage the timeless"battle of the wheat"
To
scythe and winnow,knowing that defeat
Will
harrow hope and harvest discontent.
今天我们开始了一年的农忙:
打起了无休无止的“割麦子战役”,
挥镰刀,簸麦子,要是我们吃败仗 注:“吃败仗”后面加逗号
希望就泡汤,收获的只是沮丧。
[从散文行文和一般诗歌角度看,可加;为“忠实”或者移植原诗,则不加。二者均不会在达意上造成混乱,因为已经换了另外一行。]
1942年
Catastrophe,despair and hatred chase
Victims far from the flames that light my face.
I am
the final refuge of the poor,
Who
suffer but in suffering endure.
灾祸、绝望和仇恨追逐着受难者
使他们远离那将我照亮的火焰。
我成为穷苦百姓最后的避难所,
他们在受难,在经受持久的苦难。
1944年
Whose
war is this that lasts a thousand suns?
Relief
born of fatigue describes the mood
Of
partisan and peasant gratitude
For
valor and a respite from the guns.
日夜不息的战争是谁的战争?
来接班的杂役兵讲述着游击战士
内心的思绪和农民由衷的感恩
注:“感恩”后面加逗号
为勇气,为了炮声间歇中的喘息。 [同上。同时见文档末尾的例子。]
1958年
The
window pours her milk and with a spoon
Stirs
melancholy past the afternoon.
What
bags her son has packed to move away
Contain all vestiges of yesterday.
寡妇把牛奶倒出来,轻轻用勺子
搅拌着忧伤,度过下午的光阴。
儿子打好包搬往别处去过日子,
那包里装满了往昔留下的遗痕。
1967年
Now
gather me a rainfall of farewell:
The
widow's passing is my funeral hour.
A
House without a heart is like a flower
Without the dew.And quietly tolls the bell.
现在我裹入告别时的细雨阵阵:
寡妇的离世便是我葬礼的时辰。
房子缺少了一颗心,如同花儿上
缺少了露水。钟声轻轻地敲响。
1973年
The
generation has much youth to spare,
Yet
old stones youth alone cannot repair.
I am a
House but I am home to none;
My
voyage to destiny is nearly done.
这代人有不少青春的时日可打发,
但青春却不能赤手修复老石屋。
我是座房子却不是任何人的家;
我一生命定的征程就要结束。
1993年
Mold
is my master after twenty years
And I
am captive to this solitude.
Wild
creatures and the elements intrude.
My
cobblestone-work downs and disappears.
二十年后我这房子就剩了框架,
我被这孤寂的荒野掠去做俘虏。
各种蛮荒的生物和自然力闯入。
大卵石砌的墙倒塌,消失在天涯。
1999年
A
murmur on the breath of nightingales-
Where
is the House of twenty thousand tales?
I do
not recognize my new address.
What
became of the maxim,More is less?
Yet
always I shall fell the sun and rain,
True
keepers of the deed to my domain.
夜莺的鸣啭中含着低诉的声波——
那会讲故事的老房子去了哪里?
我已经认不出我现在的新地址。
老话怎么说,得的越多失的越多?
※ ※
不过我总能感受到阳光和雨露,
它们把我这领地忠诚地守护。
屠岸、章燕译
下面一首小诗的汉译,除了第五行加了逗号——而原诗没有标点——外,完全移植原诗的形式: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1883-1963)
The Red Wheelbarrow
so much depends
upon
a red wheel
barrow
glazed with rain
water
beside the white
chickens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红色手推车 (红色独轮车)
这么多东西都依赖
于
一辆红色的独轮
车
亮光光,淋了雨
水
旁边一群白色的
小鸡
(晚枫译,2012.1.1)
(选自 Great Short Poems
《短诗精萃》 Edited by Paul Negri – A Dover Thrift Editions
Book)
此外,还有其他译文,他的干脆一个标点都没有用。
意见和建议见相应章节!——李自修
房子The House
我的门楣上写着1656年的字样,这一年发生了大鼠疫,我就在这时被造出来。我是用石头和木头盖起来的,不过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我的窗子慢慢地能看见东西了,我的屋檐也能听见声音了。我看见一个个家庭兴旺发达,看见树木一株株倒下。我听见欢声笑语,也听见炮声隆隆。我渐渐地知道了风暴,铁锤和锯子,最后,我明白了什么是遗弃。后来,有一天,孩子们冒险来到我的房檐下采蘑菇,拾栗子,在一个现代日子的清晨,我又被赋予了一种新的生命。这就是我的故事,来自我那古老的小山坡,来自二十世纪。
——房子自述,2009
房子
罗伯特?英诺赛蒂(Robert Innocenti,意大利)绘画
J.帕特里克?路易斯(J. Patrick Lewis,美国)配诗
1900年
I listen as the gossip-wind exhales,
Behold!The House of twenty thousand tales.
No longer shut away, a doomed outcast;
The children have discovered me at last.
大风呼呼刮,我听见有人喊,“看哪!
有个会讲故事的老房子顶呱呱。”
我不再孤单无助,没人搭理,
孩子们最终发现我,解开我的迷。
1901年
Each season watched my wilderness abide
The plague-and-ash-heap history of the hill,
Let time and toil temper me until
I feel my ancient stones refortified.
每个季节都是这荒野的见证,
走过了鼠疫和灰烬漫山的历史,
让时间和劳作练就我的身体
直到古老的石头屋被加固翻新。
1905年
The century but five years young takes root
In every infant grapevine and new shoot.
The founders of this little dynasty
Tend endlessly the hardy family tree.
这个世纪刚五岁,是个小毛头,
在葡萄藤中长大,让新芽冒尖。
这小小王朝的建造者们全都
把家中壮实的树木精心地照看。
1915年
Midsummer's dress is maid-of-honor green.
The hill girl takes her future by the hand-
A mason-soldier from the bottomland.
Life holds its breath when weddings intervene.
夏日的衣裳翠绿鲜亮像伴娘。
山野的姑娘把自己的未来握紧——
他来自低洼地,做过石匠,是个兵。
婚礼举行了,生活充满了希望。
1916年
By spring's pastoral play,the hill,beguiled,
Returns a natural likeness:mother and child
Accepting Easter blessings.Here,be peace.
(May
altar boys be spared two angry geese!)
伴着春天的田园,山坡乐陶陶,
恢复了自然的模样:妈妈和宝宝
接受了复活节的祝福。平安快乐!
(愿俩生气的大鹅把祭坛侍童放过!)
1918年
From
wife to window------and the depths of grief.
My
furnace burns as children leave for school,
Bundled in virtue,books ,and classroom fuel.
How
beautiful their innocence,how brief.
从妻子到寡妇------陷入悲哀的深谷。
我的炉子烧红了,孩子们上学去,
立美德、学知识,围着教室的火炉。
他们天真无邪,多美好,多纯朴。
1929年
Empurpled is
my speck of empire now;
The gift of
grapes has won the cat's meow.
Cloud
bottoms and the figure eights of files;
What do such things
foretell as west winds rise?
果园帝国中的小圆点变成了紫色:
葡萄的礼物赢得小猫咪的叫声。
云彩落了地,飞虫绕成8字形:
西风刮起来,这些预示了什么?
1936年
Today
begins a seasonal event:
We
wage the timeless"battle of the wheat"
To
scythe and winnow,knowing that defeat
Will
harrow hope and harvest discontent.
今天我们开始了一年的农忙:
打起了无休无止的“割麦子战役”,
挥镰刀,簸麦子,要是我们吃败仗
希望就泡汤,收获的只是沮丧。
1942年
Catastrophe,despair and hatred chase
Victims far from the flames that light my face.
I am
the final refuge of the poor,
Who
suffer but in suffering endure.
灾祸、绝望和仇恨追逐着受难者
使他们远离那将我照亮的火焰。
我成为穷苦百姓最后的避难所,
他们在受难,在经受持久的苦难。
1944年
Whose
war is this that lasts a thousand suns?
Relief born of fatigue describes the
mood
Of
partisan and peasant gratitude
For
valor and a respite from the guns.
日夜不息的战争是谁的战争?
来接班的杂役兵讲述着游击战士
内心的思绪和农民由衷的感恩
为勇气,为了炮声间歇中的喘息。
刚刚着重读完上边的四行诗歌。觉得通篇翻译得非常好:理解准确,译文忠实、严谨、地道,提不出什么意见和建议。如果吹毛求疵,那就是“born
of
fatigue”,似乎忽略掉了。不过也可以解释:之所以“换岗”是因为“疲惫”(fatigue)。也就是说,fatigue的意思已经隐含其中了。所以,我倒认为这是有意识的“忽略”,而非漏译。至于一语双关的“relief”(一则既指“换岗[接替]人[relief]”,一则又指由于“疲惫”而换岗,以及随着换岗人(relief)的换岗而带来的、与疲惫(fatigue)相比的“宽慰,
轻松,
解脱”[relief]),以及原诗的rhyme-scheme(abba),两者没有移植过来,这是无论谁也确实无法时时处处、百分之百地译出来的,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反之,我们的文化瑰宝唐诗宋词元曲如果译为英文,也是如此的。甚至还不如英文诗译成汉语来的好。曾经读过不少英译的汉语格律诗,觉得味同嚼蜡。
该诗的格律应该是Iambic
Pentameter,即五音步抑扬格(见下面注释)。不大像是十四行诗,仅只是四行诗。而如何移植五音步抑扬格,国内历来存有争论。经常采用的译法是用汉语的一个“顿”来移植英文的一个“音步”。本诗汉译文基本上用每行四顿,来表现英语的每行五个音步。这也是老一代翻译家翻译英文格律诗所常用的办法。特别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记忆中所读过的四五个译本,均采用“顿”来移植“音步”。
其余部分都大概浏览了一下,觉得汉译的工夫确实了得。
关于适合不适合于儿童,那就取决于对于儿童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评价了。实际上,儿童的理解能力,往往超乎成人的想象和预期。一个五六岁的儿童,到了英语国家,前三个月,一言不发,只是跟在外国孩子屁股后面傻跑,这是所谓silence
period;三个月后,开始哇哩哇啦说英文;半年或者一年后他的英文超过了爸爸妈妈,甚至连边边角角的英文如粗话脏话都掌握了。而一旦回到家里,又会跟爸爸妈妈说起汉语来。真正成了一个
bilingual kid。人们很难想象在他们小小的脑袋瓜里是怎么样转换不同语言的。
是为意见和建议。
李自修2012-9-21
Note:
Iambic pentameter:
● ? | ● ? | ●
? | ● ? |● ? |
Whose war | is this | that lasts | a thou|sand suns |?
●: unstressed;
?: stressed
Each line contains five meters whereas each meter consists of two
syllables with the first unstressed and the second stressed).
1958年
The
window pours her milk and with a spoon
Stirs
melancholy past the afternoon.
What
bags her son has packed to move away
Contain all vestiges of yesterday.
寡妇把牛奶倒出来,轻轻用勺子
搅拌着忧伤,度过下午的光阴。
儿子打好包搬往别处去过日子,
那包里装满了往昔留下的遗痕。
1967年
Now
gather me a rainfall of farewell:
The
widow's passing is my funeral hour.
A
House without a heart is like a flower
Without the dew.And quietly tolls the bell.
现在我裹入告别时的细雨阵阵:
寡妇的离世便是我葬礼的时辰。
房子缺少了一颗心,如同花儿上
缺少了露水。钟声轻轻地敲响。
1973年
The
generation has much youth to spare,
Yet
old stones youth alone cannot repair.
I am a
House but I am home to none;
My
voyage to destiny is nearly done.
这代人有不少青春的时日可打发,
但青春却不能赤手修复老石屋。
我是座房子却不是任何人的家;
我一生命定的征程就要结束。
1993年
Mold
is my master after twenty years
And I
am captive to this solitude.
Wild
creatures and the elements intrude.
My
cobblestone-work downs and disappears.
二十年后我这房子就剩了框架,
我被这孤寂的荒野掠去做俘虏。
各种蛮荒的生物和自然力闯入。
大卵石砌的墙倒塌,消失在天涯。
1999年
A
murmur on the breath of nightingales-
Where
is the House of twenty thousand tales?
I do
not recognize my new address.
What
became of the maxim,More is less?
Yet
always I shall fell the sun and rain,
True
keepers of the deed to my domain.
夜莺的鸣啭中含着低诉的声波——
那会讲故事的老房子去了哪里?
我已经认不出我现在的新地址。
老话怎么说,得的越多失的越多?
※ ※
不过我总能感受到阳光和雨露,
它们把我这领地忠诚地守护。
屠岸、章燕译
真正大师的图画书
——读图画书《房子》
谭旭东
明天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图画书《房子》,责编寄了我一册。它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J?帕特里克和意大利著名插画家罗伯特?英诺森提。大家都知道英诺森提是世界插画大师,2008年国际安徒生奖图画书奖的作者,这可是十分了不起的。当然,这本图画书的译者也很厉害,他们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诗人屠岸和他的女儿章燕,也是北师大外语学院的英美文学教授和博导。多年前,我就收藏和阅读过屠岸的译著,也读过章燕教授的学术文章,她师从“九叶派”诗人、著名诗歌理论家郑敏,也是一位有名的翻译家。
《房子》这本图画书,构思非常精巧。它不是按照文字来展开故事的,而是以画面来构成线性叙述空间,把一栋房子所经历和见证的百年沧桑表现出来,文字在这本图画书里,似乎是一个戏剧里的旁白者,而插画家笔下的老房子和其中的人物,变成了戏中角色。故事是从1900年讲起,第一幅画上,一片树林,有橡树、松树,还有妇女和孩子采蘑菇、打果子的情景,也有男人背起锄头,拿起工具的画面。这是开拓者的形象,是老房子未被发现之前的叙述。后来,孩子们发现了老房子,它不再孤单,无人搭理,它成了一家人的家园。从此男人在附近开荒种地,女人在房子里从事家务,照看孩子。1905年,是一幅四代同堂的图画。随着,葡萄藤冒出新芽,老房子也成了孩子们的乐园。1915年,是一幅新婚夫妻的合影,他们是这座房子里,第一代结婚人,给房子带了新的希望。接着,一个宽幅画面,展示了老房子周围热闹的场景,大家庆祝节日,享受休闲,幸福的生命如此美好。1916年,新婚不久的夫妇,有了小生命,年轻的母亲抱着婴儿喂着母乳,房子的周围绿色弥漫,宁静的生命孕育着快乐。但到了1918年,图画里的那位年轻的母亲,独自坐在卧室,掩面而泣,床上是一封远方的来信。很显然,这位母亲变成了寡妇,书里的文字,没有描述战争的残酷,甚至连战争这个词都没提及,但读者已经感觉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家人的精神创伤。高超的画家把冬天白雪皑皑的凄冷的氛围描绘出来,老房子里不再是幸福、宁静和快乐。时间又推移到了1929年,画面切换到了一个和平宁静的日子,几个孩子在草垛上玩耍。果园丰收,葡萄变紫,一家人围着房子,收获和劳作,杀鸡宰鹅,生活又恢复到了一派祥和。1936年,孩子们都长大了,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开始了,收割的季节,大家对好日子充满着向往,期待不要吃下败仗。但1942年,家乡被法西斯占领,无辜的老人和孩子不得不面对恐怖的枪口,房子再也不是灾难的庇护所,但流离失所的人们还是陆续来到了老房子。1944年,战争还没结束,老房子处在被占领的境地。画家以灰暗老气的色调展示着人们内心里无可奈何的痛苦。1958年,寡妇和孩子们,开始了新生活。孩子们大了,一个个要结婚成家,另立门户,老房子也变得日益冷清了。1967年,寡妇去世了,老房子也完成了它的使命,没有了人居住,就是一个人缺失了一颗心。1973年,老房子被上了锁,变得越来越破落,它的周围也越来越荒凉。1999年,一辆拖土机开进了老房子这边土地,讲故事的老房子终于完成了它的使命。这里,建起了新房子,迎来了新的世纪。这就是《房子》的故事,很显然,房子在插画家的笔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画中形象,而是一个诗化的象征意象,它包涵了岁月流逝,寓意着时代变迁,也象征着生命的繁衍和命运转换,还折射出人类的梦想。可以说,《房子》不只是在讲述一座老房子的故事,画家和作家试图通过它来叙述上个世纪百年间人类的共同遭遇,表达对幸福、和平的向往,它好像是一首由图画和文字共同构成的史诗,形式并不十分辉宏,但内涵却博大精深。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图画书,《房子》不像大多数图画书,其形象要么是动物,要么是孩子,它是以“房子”为主人公,“房子”是人的活动的见证者,是时代生活的见证者。画家以房子及其周围作为故事的主体,而其中的人的生活和命运是镶嵌其中的,这是一种独特的叙述视角,是图画书新颖的创造,把图画书从传统的童话幻想中解脱出来,赋予了图画书别样的历史的现实的内涵,这是《房子》的深刻之处。因此,对《房子》这样的图画书,传统的图画书阅读方式也应该革新,讲述者光有文字素养还不行,还要有对历史,对生活,对现实的洞察力和理解力,以及诗歌和哲学的思维。
近几年,国内出版社引进了大量的国外图画书,尤其是欧美的图画书,可以说比比皆是,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图画书销售都很好。民间阅读推荐人士也喜爱推荐图画书。欧美图画书之所以受欢迎,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绘画很美,能够很好地诠释图画书里的文字;二是文字的童话色彩很浓,而且充满着想象力,文字之间的空隙很大;三是图画书整体的艺术魅力足,既能满足孩子对文字的学习,又能带领孩子欣赏绘画之美。让读者既有视觉美之享受,还有文字美之思考和想象。正因此,图画书,特别适合早期阅读材料,而且也适合小学生阅读。但图画书类型和品种很多,对图画书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房子》这则图画书,显示了明天出版社图画书的独特眼光,也标志着图画书出版精品化的方向。欧美图画书引进出版太多了,不但正规出版社做,民营文化公司也做,但其实对国内读者来说,不是量的多少,最重要的是精品。我们期待更多的图画书精品问世,也期待明天出版社不但引进更多欧美图画书精品,也打造更多原创图画书的品牌。
(作者地址:100144北京石景山区西黄新村雍景四季20号楼1103#;
电话:13120440141)
全部点评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