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爸爸 主题 共同回忆—我们的小时候 转:儿童玩具变迁

转:儿童玩具变迁

作者 读天下书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每一个年代的儿童玩具,都代表着那个年代的特定符号……

七十年代:孩子们自制玩具找乐子

“一二一,一二一,马连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女孩们三五成群地蹦着跳着,在一根充满韧性和弹性的绳子上变换着无穷的花样,那远去的童年音符总是萦绕在今天很多女人的梦里。黄女士回忆她的童年期:“70年代没有什么像样的玩具,那时候的孩子只能自制玩具、自创游戏,自己找乐子去。”

记忆里最深的就是小伙伴们当时玩打仗的游戏,小伙伴兵分两派,霎时间喊叫声一片,模拟“冲锋陷阵”的架势,再不就各自拿一把用“木头”制作的“手枪”去“打游击”……女孩子除跳皮筋外,还有很多游戏——玩捉迷藏、摸盲鸡、踢毽子、跳方格、跳绳、丢沙包之类的,比方说下棋,随地画个棋盘,拿几个棍子或石子作棋子。

这些“五花八门”的道具和游戏,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显示孩子们独特的创造力,这些自制的“道具”他们玩得不亦乐乎——不玩个满头大汗,日落西天就不回家去。这样的朴实与真实,这样的无拘无束的玩,是70年代出生的人最美好的回忆。

八十年代:玩具较多而囊中羞涩

李先生的童年在八十年代完成,他告诉记者:八十年代初期,没有好玩具,更谈不上电脑游戏,男孩有个铁蟾蜍,女孩有个布娃娃都足以让人羡慕。那时,他从平时零花钱省下6毛钱买了个绿色带红点的铁蟾蜍,那个现在看来粗陋的铁蟾蜍,花去他一个月,足足30条冰棍的钱,来伴随着他整个童年;他曾经在一个家庭条件好一点伙伴家里,看到的一辆发条驱动的小汽车玩具,让人爱不释手,每每在商店里去看看那款小汽车,苦于囊中的羞涩,而悻悻离去。八十年代中后期,逐渐出现了各种的电动玩具,而且花样越来越多,感到的不是玩具的匮乏,而是囊中的羞涩。80年代,钦州一般的工薪族就几十块的工资,父母除去油盐酱醋,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大多数父母认为给孩子买玩具是奢侈的行为,所以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对那些电动玩具可望而不可及。

现在:孩子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开发智力

新时代的孩子们是最幸福的。走进苏先生家里,就仿佛走进玩具城里:从孩子玩的拼图到航模,从手动玩具到声控汽车,从小型客机到航天飞机就有30多架,一个五岁孩子“理想的飞机场”已经“筹建”完毕,再看看那小不点玩起电脑游戏比记者还利索……苏先生说:他 5岁时连电视都没有看过,现在大力投资给孩子,就是让孩子在“玩”中开发智力、在“玩”中学习。

特别是电脑进入普通家庭后,各种游戏更是多得玩不过来,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孩子们在玩游戏中开发智力,在玩电脑中学习,连在各兴趣班的学习也与游戏相伴,孩子是伴着游戏成长的,心智在游戏中逐步健全的,交往能力、理解力和判断能力也是在游戏中不断得到提高的,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会玩,越来越聪明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孩子们“玩”的道具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中折射出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生活的变化。
    

    发表回应

    请登录后发表 登录 | 注册   !qq_login!
    全部回应( 1 )
    这个话题太大了。时代不同,人们玩玩具的体验和期望也不同,但是个人感觉,纯粹的乐趣可能倒真没提高多少      回应